一、導論
二、必要知識
三、特定進場點分析(SEPA策略)(super entry point analysis)
1.理查-洛夫-超級強勢股(super performance stocks) 研究1962-1976年間兩年內上漲超過百分之三百的股票
2.反向因素模型:有系統地尋找強勢潛力股,透過頂尖者,尋找其他頂尖者
3.結論:
1.買股票有好時機,也有壞時機
2.超級強勢股在發動之前就可以被辨識出來
3.選對股,可以在相對短的時間內累積龐大財富
4.羅伯-李維-普通股價預測的相對強度概念(the relative strength concept of common stock price forecasting) 破解逢弱買進的心態,引導到追求強勢的方向
5.愛德華-簡森-簡森-股票市場藍圖 對各類型股票進行分類,客觀分析後建構出樣板,讓作者發展出領導股輪廓側寫(leadership profile)
6.理查-董銓-發展出一套以法則為基準的交易方法,被稱為順勢操作方法(trend following)
7.威廉-歐尼爾-杯狀帶柄價格型態
8.傑西-李佛摩-股票作手傑西李佛摩操盤術
9.SEPA的五大基本性質:
1.趨勢: 積極發展階段幾乎都發生在明確的股價上升趨勢中,可在初期辨識出來
2.基本面:發展階段的驅動力大多來自銷貨,盈餘,收益,毛利
3.催化事件:新產品,新藥,新合約,人事變動,法律變化
4.進場點:多數至少提供一次獲多次的低風險/高報酬進場機會
5.出場點:展現出超級強勢股性質的股票,最後未必都能成功,即使進場點正確,也未必能賺錢,為了保障交易資本,部位必須設定停損,必須學會判斷發展階段何時結束
10.SEPA的評等程序:
1.必須符合趨勢樣板(trend template):四個階段
1.忽略階段:整理
2.上升階段:承接
3.做頭階段:出貨
4.下降階段:投降
2.經過濾網(盈餘,銷貨,毛利成長,相對強度,價格波動程度),大約刪除95%經過第一階段的股票
3.跟領導股輪廓側寫的分類進行比對,觀察符合程度,剔除大多數的候選股
4.人工評估:根據以下相對優先順序進行評分
1.盈餘與銷貨數據
2.盈餘與銷貨意外事件的歷史
3.每股盈餘(EPS)成長與加速狀況
4.收益成長與加速狀況
5.公司所發行的指引
6.專業分析師盈餘估計修正
7.毛利率
8.產業與市場地位
9.潛在催化事件(新產品,服務,產業或公司相關發展)
10.與相同類股中其他股票的績效比較
11.股價與成交量分析
12.流動性風險
主要希望辨識出以下幾種潛在狀況:
1.未來盈餘與銷貨意外事件,以及正向的估計修正
2.機構法人的成交量支撐(顯著的買盤需求)
3.因為供需失調而產生的價格急漲(賣盤相對少於買盤)
11.SEPA程序的目標:
1.精準鎖定低風險/高報酬的交易機會
2.買進股票以後部位立即處於獲利狀態
3.唯有當全部的考量因素在十字路口上交叉會合,藉由機率堆疊,才會執行交易
1.公司基本面
2.股價
3.成交量活動
4.大盤市況
4.超級強勢的特質:發動重大走勢前,基本面與技術面已經相當傑出,90%發動時機是落在大盤脫離修正走勢或空頭市場的轉折點,極少發生在空頭市場
5.超級強勢股屬於初期性質:通常發生在公司生命週期的年輕階段
. 6.在空頭市場修正期間跌勢最緩和,大盤反彈過程中最先創新高的股票,當時大多沒沒無聞
7.公司規模大小:高速成長階段大多發生在公司規模還小,反應靈敏的時候,留意那些處於生命週期成長階段(盈餘與銷貨加速成長)的中小型股,資本市值與流通籌碼相對較小,大型股如果在短期出現急漲走勢,個人傾向盡快獲利了結,如果是小型股,可能讓其延伸2-3倍
12.股票篩選程序
1.進行定量分析(篩選股票)時,盡量保持單純,不要採用複雜模型
2.每次篩選時不要同時考慮太多篩選準則,否則容易不小心替除掉適當的候選股
3.建議使用多層次篩選,但是每次不要納入太多準則,例如每次使用兩項準則,最後會發現有些股票重複出現在候選清單中,有些股票只出現一次,用電腦來消除雜訊
13.可以嘗試不同的交易概念和方法,例如價值型,成長型,技術分析,基本分析,最終還是必須對特定方法許下承諾,投入時間和精力,成為相關操作方法的專家,愈了解自己策略的優點和缺點,月能夠取得優異的績效,終極目標是徹底了解一套偉大的策略
四、價值的價格
1.便宜的陷阱
2.不要放掉高本益比
3.超低本益比是警訊,陷阱
4.本益比是人氣指標
5.PEG比率:
1.PEG比率是本益比除以為來每股盈餘預估成長率
2.舉例如果本益比是20倍,預估盈餘成長率為40%,則PEG比率就是0.5,表示本益比是成長率的一半
3.分析師認為PEG比率如果小於1,價值就被低估,大於1,價值就被高估
4.這樣超級強勢股幾乎無法分析,也容易買進衰敗的領導股,買入已經做頭而即將大跌的股票
6.測量本益比擴張程度
1.根據歷史資料,超級強勢股從行情發動到結束,本益比平均會成長100%-200%,成為原來本益比的2-3倍,可以用來預估未來賣出點與獲利潛能
2.根據本益比已經擴張的程度,可以了解公司的漲勢還能維持多久.在成長到2.5-3倍的時候要留意股價走弱訊號
3.若盈餘成長跟上本益比擴張的速度,則原始本益比就不重要,擴張程度會維持一定
五、順勢交易
1.篩選超級強勢股的第一步是使用純技術分析,順著主教趨勢方向交易,第二步才用基本面進行覆蓋式篩選(overlay screens)
2.牛頓的慣性定律,動者恆動,股票也是
3.股票市場的四個階段中,最理想的買入點是在第一階段結束而行情開始走高的第二階段初期買進,最理想的賣出是在整個循環的峰位,也就是第三階段開始
4.史丹-威恩斯坦-多空操作秘笈,詳細分析這四階段
5.股票生命循環的四個階段的變化動力幾乎都跟盈餘有關
6.第一階段-忽略階段-整理:
1.公司的盈餘,銷貨,毛利都很平凡而不穩定,股價表現也是如此,所處產業也不太明朗,無法吸引機構買盤,無法驅動股票走出沉悶的走勢
2.時程可能延伸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
3.無論多吸引人都不該在這時候買進,即使基本面大好,也只能等到第二階段
4.特徵是持續橫向整理,缺乏持續性漲勢或跌勢
5.股價繞著200天移動均線波動,沒有向上或向下的真正趨勢
6.打底階段經常發生在前一個第四階段的幾個月或更久之後
7.成交量萎縮,交易冷清
8.不必底部摸魚
7.從第一階段過渡到第二階段
1.不會有明顯徵兆,也沒有新聞
2.一定會價漲量增/價跌量縮
3.一定要先看到一波漲勢,把股價帶到52週低點上方25%-30%的位置
4.特徵:
1.股價同時高於150天跟200天移動均線
2.150天移動均線在200天移動均線上方
3.200天移動均線翻揚
4.股價高點與回檔低點的位置持續墊高
5.週線大漲的成交量顯著放大,價格拉回時成交量萎縮
6.週線大量上漲線型的支數多過大量下跌的線型
8.第二階段-上升階段-承接:
1.可能會有消息,法規放寬,營運樂觀,新執行長,盈餘數據超過預期
2.大型金融機構買盤進場
3.股價呈階梯狀上升,波段高點與回檔低點持續墊高,股價翻1-2倍
4.特徵:
1.股價高於200天移動均線
2.200天移動均線處於上升趨勢
3.150天移動均線高於200天移動均線
4.股價呈階梯狀上升,波段高點與回檔低點持續墊高
5.短期均線位在長期均線之上50天均線在150天均線之上
6.日線週線挾突兀大量上漲,正常回檔則量縮
7.週線大量上漲線型的支數多過大量下跌的線型
9.第三階段-做頭階段-出貨:
1.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
2.此時拉回整理的成交量會放大,波動劇烈
3.股票不再有積極承接力道,換手越來越明顯
4.精明資金獲利了結
5.此時接手買盤是弱勢玩家,之所以買進,是因為股票過去的傑出表現和風靡程度,導致買進理由太過於明顯,市場擁擠
6.呈現做頭型態,波動劇烈,走勢不穩定
7.每股盈餘成長動能放緩,股價在實際盈餘公布之前先行向下調整
8.特徵:
1.股價波動劇烈,整體價格型態或許與第二階段相仿,股價可能繼續走高,但是不穩定
2.通常看到挾著大量的價格重挫,可能是第二階段開始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勢,週線圖上可能看到行情發動以來的最大單周下跌
3.200天移動均線喪失向上動能,走勢逐漸平坦,然後向下反轉呈下降趨勢
10.第四階段-下降階段-投降:
1.盈餘成長減緩,每股盈餘喪失動能,實際盈餘低於預估
2.商品存貨增加,需求減弱,市場競爭劇烈
3.盈餘預估模型向下修正,導致股票賣壓
4.賣壓可能持續很久,直到力量最終耗盡,才能回到另一循環的忽略階段,或破產
5.價格與成交量的特徵剛好與第二階段相反,價跌量增,價漲量縮
6.特徵:
1.大部分交易處於200天移動均線下方
2.第三階段中200天移動均線可能轉趨平坦,也可能向下發展,但是第四節段絕對是處於下降趨勢
3.股價處於52週新低附近
4.價格呈現階梯狀下降趨勢,波段高點與低點持續下滑
5.短期均線在長期均線下方
6.日線與週線的大跌爆出大量,漲勢的成交量萎縮
7.日線或週線高於平均量的線形中,下跌線性數量多過上漲線型
11.研究股票的生命循環目的不是要拿捏時效,因為這還需要引用更精確的方法和戰術,分析的目的是了解股票價格在生命循環的哪個部分,對照公司處在盈餘循環的位置,並且只選擇在第二階段進場
12.趨勢樣板
1.當時股價高於150天與200天移動平均
2.150天移動平均高於200天移動平均
3.200天移動平均至少有一個月期間處於上升狀態(多數情況最好有4,5個月以上)
4.50天移動平均同時高於150天與200天移動平均
5.當時股價高於50天移動平均
6.當時股價較52周低點至紹高出30%(很多最佳候選股在突破橫向整理而展開大規模漲勢之前,股價已經較52週低點高出100%,300%或更多)
7.目前股價距離52週糕點不超過25%
8.相對強度評等(relative strenth ranking),根據投資人經濟日報(investor business daily)的資料,不低於70,最好是80多或90多,而且較佳候選股總是如此
13.如何判斷第二階段:歷史證據顯示,啟動重大漲勢之前99%的超級強勢股,其價格會高於200天移動平均,96%會高於150天移動平均,一支股票如果不符合趨勢樣板,即使基本面再好也不會買進,趨勢樣板的八項準則必須全部滿足,才能確認股票處於第二階段的上升趨勢中
14.趁著漲潮而起,掌握波浪時效:
1.第二階段的走勢不是一次完成的事件,而是持續性波浪湧上,不斷走高,
2.整個趨勢是由一系列拉回修正與打底整理的短期或中期價格行為所構成,短期走勢可能持續4,5個星期,有時長達一年
3.打底的涵蓋期間可能介於5-26個星期,股價會呈現橫向走勢,好像要喘口氣,然後再繼續挺進
4.不要把這類橫向整理的底部誤以為是第一階段,股票已經處於第二階段上升趨勢中
5.從一個底部踏著另一個底部而呈現階梯狀走高,整個第二階段都是如此
15.現在位置在哪?底部計數
1.第二階段的上升趨勢過程中,大約會包含3-5個底部(橫向整理)
2.其中第一底部與第二底部的行情修正通常代表新趨勢的最佳上轎時機
3.隨著第二階段上升趨勢繼續發展,第三底部會稍微變得明顯,但是還是可以進場
4.第四或第五底部出現的時候,趨勢發展就變得太過明顯,絕對已經邁入後期
5.這時候底部經常會突然崩塌
6.但是有些股票的第二階段上升趨勢會呈現拋物線狀急漲,最後爆出高潮頭部,不能單靠底部計數
7.底部計數雖然不足判斷股價是否做頭,但是可以幫助了解第二階段的漲勢發展到什麼程度
8.底部計數由比爾-歐尼爾和大衛-萊恩所提出
15.基本面需要經過市場確認
16.股價做頭反轉會領先盈餘公告
17.大型經紀商常推薦價格下跌的股票,根據價值評估
六、類型,產業類別與催化事件
1.股票分為:
1.市場領導股:
1.最好的類型,盈餘,銷貨,市占皆在前三位
2.漲幅經常過高,法人不在意價格已經上漲多少,而是關心未來走向
3.類型殺手:強烈競爭優勢,例如ebay,netflix
4.餅乾成形機:擁有可大量複製成功的模式,例如麥當勞,沃爾瑪,星巴克,taco bell,Gap,costco,chili's
2.頂級競爭股:
1.永遠只看市場排名第1,2,3的業者
2.如果第2名正在追上第1名,將有不錯回報
3.例如可口可樂 vs 百事可樂
4.星巴克 vs Dunkin Donuts
5.MCI vs AT&T
3.機構青睞股
1.藍籌股,穩定,容易吸引態度保守的法人機構
2.投資機構密切追蹤,價格沒有太大上漲空間
4.轉機股
1.最近2,3季強勁盈餘成長
2.或單季盈餘帶動最近12個月每股盈餘,達到歷史高點
3.營業利潤是否正在恢復?是不是已經接近高峰?
4.相關結果是否來自成本節約?
5.除了降低成本,提升生產力,結束業務虧損外,還能如何增加盈餘
6.公司持有的現金有多少,承擔多少債務,有多少營運時間可解決銀行債務問題
7.必須關注基本面
5.景氣循環股
1.彼得-林區:倘若景氣循環股連續數年創下盈餘紀錄,且本益比創新低,在此時買進,幾乎可以保證在短時間賠掉一半
2.景氣循環股的本益比會呈現逆向循環,漲勢啟動初期本益比偏高,漲勢末端的本益比偏低,
3.原因是華爾街分析師會根據景氣循環狀況來預測企業盈餘循環的動態發展,成長型投資人如果把一般盈餘模型套用在景氣循環股上,會深感困擾
4.循環已被提前預測,不像頂級競爭股會先把明確盈餘數據擺在桌上,伴隨創造高成長
5.股價底部的現象:
1.盈餘下降
2.分派股利減少或消失
3.本益比偏高
4.消息面差
6.股價頂部的現象:
1.盈餘上升
2.分派股利調高
3.本益比偏低
4.消息面普遍看好
6.過氣領導股與落後股
1.遠離落後股
2.與市場領導股屬於相同產業群,但是股價表現較差,盈餘與銷貨成長也較差
3.在類股帶動下,在漲勢即將結束的末端補漲,但股價整體表現較差
4.股價比較便宜,容易吸引外行投資人
7.從空頭轉折到多頭行情時,領導股會最抗跌,並且領先創新高
8.創造最多強勢股的族群:
1.消費零售
2.科技,電腦,軟體
3.藥品,醫療,生化
4.休閒,娛樂
9.創新與機會:利基市場,專門技術,管制放寬,結構變動,降低成本,提高生產力與效率的新科技,舊科技新運用
10.密切關注領導股,一旦遭遇麻煩,整個群體一起受難
七、重要基本面
1.股票市場不關心過去,包括企業累積的地位,股票市場真正關心的是未來成長.
2.股票投資的重點是盈餘,盈餘,盈餘,多少,多久,多確定,獲利性,持續力,能見度,是驅動股價最具影響力的因素.
3.股價的變動原因是兩個理由,預期(anticipation),意外(surprise),趁著謠言買進,順著事實賣出
4.盈餘意外
5.當股票處於超級強勢發展階段時,盈餘經常呈現出30%-40%以上成長,如果在多頭,最低水準還必須往上調整,最近2,3季的盈餘成長有可能達到40%-100%以上,如果能維持連續4,5,6季的強勁績效,就能確保不出差錯
6.投資人必須知道自己持股的企業公布盈餘報告的時間,與所屬產業群的其他企業的盈餘報告時間
7.盈餘加速成長:在重大行情發展期間,有90%以上的股票,其盈餘出現某種形式的加速成長
8.銷貨表現強勁,加速成長
9.對於轉機股,投資人必須確定當其盈餘表現非常強勁,最近1,2個月成長起碼要超過百分之百,如果先前比較基準太低,近期百分率必須要更好,盈餘與營運利潤也要創新高或接近新高,進一步確認公司重上軌道,相比3年期到5年期的成長率來找出轉機股
10.盈餘成長的減速是警訊,例如原本50%-60%成長率,變成20%-30%成長率
11.機構法人希望看到下列現象:
1.盈餘意外
2.每股盈餘與營運收入加速成長
3.營運利潤增加
4.每股盈餘向上突破
5.年度每股盈餘顯著成長
6.持續加速發展的跡象
八、評估盈餘素質
1.非營運收入(非經常性收入)例如:賣不動產
2.留意竄改數據:故意丟出盈餘利空來壓低市場估計
3.非經常性費用:封入一筆非經常性費用來遮掩盈餘表現不佳的事實
4.打銷費用與營收轉嫁:調整收入與費用入帳的時間,轉嫁到未來會計期間
5.透過刪減成本提升的利潤:裁員,關廠,結束虧損業務
6.最糟情況是企業缺乏定價能力,處於資本密集產業,營運利潤低或壓力沉重,面對政府管制,劇烈競爭,例如:航空業
7.強勁的盈餘報告,績效背後的故實來自於:
1.新產品/新服務,產業往正面變動
2.市占率提高
3.營業收入與營運利潤的提升
4.刪減成本與提升生產力
8.衡量利潤
1.毛利(gross margin):公司產品扣掉成本的餘額,代表公司控制成本與定價的能力,原物料價格波動或競爭對手發生問題屬於短暫優勢,最好是由於訂價能力所提高毛利
2.淨利率(net margin):公司淨利除以銷貨金額的百分比,反映所有變數所造成的獲利能力,代表了成本,經營效率,稅金等,反映出企業管理的素質
9.財務報告付諸實際考驗
1.最好情況是股價因報告而強勁上漲,而且能守住漲勢
2.企業盈餘公布的最初反應,上漲或下跌,下跌之後是否反彈
3.後續耐性,是否有守住漲勢,還是獲利回吐
4.韌性,下殺或拉回是否很快回彈
5.通常盈餘公布後,股價都還會繼續產生飄移,顯著的盈餘利多意外,除了立即反應,也會造成長期的餘波盪漾,影響可能持續好幾個月
6.盈餘雖然超出預期,但是超出程度不夠也導致下跌
10.企業發佈的指引
1.最好是企業公布盈餘顯著超過預期,且對後市表示樂觀
2.長期預測,如果當季盈餘不符預期,卻宣布股票買回計畫或長期預測,表示在編故事
11.存貨與銷貨的比較
1.銷貨雖然不錯,但存貨成長更快就不妙
2.成本折舊快速,勢必削價出貨
3.存貨數據本身沒有太大意義,重點是存貨變動的趨勢以及存貨與銷貨之間的關係變動
12.應收帳款分析
1.若應收帳款與存貨的成長速度超過銷貨(且無正當理由)
13.差異性訊息
1.若企業申報盈餘很好,但是沒有支付對應的稅金
14.全力衝刺,密碼333,代表產品服務熱銷,且管理階層充分控制局面
1.銷貨加速成長
2.營運利潤率提升
3.帶動盈餘成長
九、追隨領導股
1.多頭市場賺的錢多來自行情剛發動的最初12-18個月
2.再來就要追隨領導股
3.99%獲利來自於領導股
4.多頭市場的後期階段,大盤指數雖然還是屢創新高,但領導股逐漸步履蹣跚,反而是補漲相同產業的次級領導股
5.融入行情發展脈動,行情處在重大轉折點時,多數投資人往往無法察覺領導股所透露的重要徵兆,因為已經蒙受嚴重損失,缺乏注意力,領導股也領先上漲過高,一般人反而買進表現較差的落後型股票,消息面在谷底過於悲觀,在頭部過於樂觀,如果相信消息面的訊息,而不去實際觀察股價行為,投資決策幾乎不可能正確,90%的超級強勢股,是在空頭或大盤修正過程展開攻勢
6.封閉性
1.市場在空頭行情後谷底回升,漲勢完全不理會嚴重超買讀數,且候選領導股的家數明顯擴張,一般投資人可能會想趁著拉回走勢逢低買進但總等不到行情拉回
2.谷底翻轉的訊號是股價創52週新高與新低家數,如果創新高領先創新低家數的距離顯著擴大,投資人就應該在個股交易的基準上提高曝險程度
3.我們所面對的是由許多股票所構成的市場,而不是單一的股票市場
7.頂尖股票最早創新低
1.在多頭與空頭轉換的初期變化順序,領導股早於類股,類股早於大盤,大盤早於落後股
8.你的機會視窗
1.空頭行情末期最抗跌,多頭行情最初4-8星期領先創新高
2.在空頭市場末期或中期修正走勢中,找出最抗跌,反彈速度最快,反彈幅度最大的股票
3.最好在大盤探底的過程中領先市場緩步走高,相對強度逐漸增強
9.空頭市場底部希望看到的徵兆
1.市場領導股第一波漲勢出現,藉由階梯狀上攻
2.股票買進解構顯著增加,起始領導股抗跌且反彈迅速,通常上漲15%-20%然後回檔整理5%-10%
3.領導股大部分都能保住戰果,有些也會頂不住,但是不希望有太多領導股突破後又被打趴
4.投資人要觀察大盤成交量,留意出貨徵兆,如果股價下跌時放量,表示進場過早,應先行退場
10.長期成長循環可能不理會大盤漲跌
11.尋找技術型態:
1.大盤下跌過程中,越來越多股票展現出正像價格背離的行為,透露某群市場領導股正要浮現,此時應該停止聽取媒體與大師們所發表的意見,把注意力轉移到事實之上
12.哪支領導股是首選?
1.決定進場之後,第一個問題是首先該買進哪支股票 ,答案是價格表現最強勁的股票
2.按照突破順序買進,最佳選擇是首先衝出起跑線,創新高股價而提供適當買點者
3.讓市場力量告訴我們應該把資金擺在哪,不要相信個人看法
4.找出空頭市場最抗跌(跌幅最小,甚至得以走高)的股票
13.雙鋒利刃
1.領導股領先上漲,也會領先下跌
2.當初及早上轎的精明資金,一旦察覺成長趨緩,就會開始獲利了結
3.有1/3的超級強勢股,會回吐全部獲利,或甚至更多,平均來說,後續跌幅為百分之50-70%
14.領導股開始顯露疲態時,大盤指數往往還在繼續走高,資金往落後股移動,這個狀況意味終點已近
15.領導股的下檔是一場災難,必須預先安排好合理的出場計畫,侷限損失
16.學習買進領導股,避開落後股
1.真正的市場領導股,相對強度會持續改善
2.經常更新後選股觀察清單,替除掉價格回檔太多的股票,增加最抗跌,且價格走勢正向背離的潛力股,這樣可以讓候選股保持在最佳狀況,也能讓感覺變得更敏銳,更掌握市場脈動
3.投資人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股價創52週薪高清單,還有那些距離52週新高百分之5-15%範圍的股票
4.健全的修正整理,股價的峰位與峰谷價差應保持在25-35%以內,嚴重的空頭可能出現50%跌幅,
5.過去多頭市場的領導股,很少能成為下一波多頭市場的領導股,能持續領導的不到25%
6.傾聽股票價格行為所透露的訊息,而不是大師與媒體的意見
17.關掉媒體
1.市場處於跌勢時,新聞媒體總位渲染悲觀氣氛,有些市場專家會出來表示底部近了,但是緊接著又會宣布,市場表現除非得到他們心愛的技術指標首肯,否則不可能發生真正的漲勢
2.關於拿捏市場時效,投資人最不缺的就是精密理論與技術指標
3.面對市場轉哲的關口,恐懼氣氛與互相衝突的忠告,足以讓投資人癱瘓,媒體也會推波助瀾,分散投資人的注意力,使其無法專注於事實
4.關掉電視,媒體,專注於事實,專心尋找下一波行情的領導股,他們遲早會浮出檯面
十、股價走勢圖
1.價格型態是果,而不是因,反映供需狀況的圖形當然無法主導市場行情,人類行為才是驅動行情的力量,而人類行為固有模式可循,且永遠不變:期待,貪婪,熱情,恐慌
2.走勢圖的運用
第一步驟:大局
1.判斷股票處於上升,下降或橫向走勢(一二三四階段)
2.只能挑選那些法人機構解入明顯的股票,絕對不想成為第一個進場的先知
3.尋找行情動能點火待升,失敗風險相對偏低的機會
4.在第二階段買進,在第四階段放空
第二步驟:適當的底部
1.股價呈現延伸性漲勢後,投資人獲利了結,此類賣壓導致行情拉回或整理
2.股價會以時間換取空間,藉由換手整理消化賣壓,經過一段建設性盤整後,把底部墊高,繼續往上挺進
3.好股票的回檔整理幅度(百分率)不會太大,承接力道強勁的古調,會在既有上升趨勢發展結構內做橫向盤整,然後繼續走高.
第三步驟:價格波動收縮VCP
1.潛在報酬顯著大於風險時,才會考慮買進
2.進行的每筆交易,幾乎都符合這個概念
3.凡是具有建設性意義的價格結構(承接),其底部結構的某個區域,幾乎都會出現價格波動收縮的現象,成交量也會顯著收縮,稱為VCP(Volatility Contraction Pattern)
4.VCP的主要功能,是循著阻力最小的方向,精準設定進場點
5.左側價格波動較大,右側價格波動較小
第四步驟:收縮計數
1.VCP型態發展過程中,股價通常呈現2-6次的波浪擺動
2.舉例:最初幅度25%,第二波幅度15%,第三波幅度8%
3.希望波浪的回檔幅度是前一個波浪幅度的一半
第五步驟:技術面足跡:快速瀏覽VCP的辦法
1.時間:打底過程已經發展幾天或幾個星期了?
2.價格:最大修正幅度如何?底部排列最右端的最小拉回幅度如何?
3.對稱:底部排列發生了幾個收縮?
即使沒有看到走勢圖,根據技術面足跡也能判斷是否買進
例如VIVO這支,處於第二階段上升趨勢,打底過程價格波動持續下降,收縮四次,向上突破四十周均線,隨後15個月漲幅超過100%
第一期修正高低價分別為19美元與13美元,修正幅度31%
第二期修正高低價分別為17美元與14美元,修正幅度17%
第三期反彈走勢曾經穿越17美元,拉回的最低價一度跌破16美元,整理幅度8%
此時開始密切注意這支股票
最後,第四期的拉回經歷兩個星期,價格幅度只有3%,成交量明顯萎縮,樞紐買點呼之欲出
這個現象表示賣壓被消化得差不多,獲利回吐也告一段落,看不到供給籌碼放大的現象
只要買盤介入,隨時可以爆量上漲
當股價突破18美元時立刻上轎,隨後15個月,股價上漲118%
3.VCP現象代表什麼意思?
1.承接期價格整理代表換手,由弱者轉移到強者手中
2.等弱者相繼出局後,籌碼相對穩定,股票缺乏供給
3.只要少量需求就能推升股價走高-稱為最小阻力通道
4.最右端,當股價挾著大量向上穿越樞紐買點,極為買進訊號
4.偵測上檔賣壓
1.賣壓來源是高檔套牢籌碼+低檔獲利了結
2.如果有法人機構承接,底部由左而右的價格波動會收縮,籌碼被吸收
3.身為使用停損單的交易者,就是弱勢持股者,重點是要成為最後的弱勢持股者,希望在自己買進以前,所有其他的弱勢持股者都已經出場
4.右端價格與成交量如果沒有顯著趨緩,表示籌碼還不穩定
5.買賣點設在新高價附近
1.在股價不斷創新高的過程中,投資人如果覺得股價太高不敢買,就會錯失大好機會
6.修正幅度過大,容易失敗
1.可能基本面發生嚴重問題
2.從高點下跌50-60%不是便宜,是有問題
3.大跌過後,必須處理上檔龐大的套牢籌碼,跌得越深,套牢籌碼越多
4.正常修正幅度在10-35%,選擇修正幅度少的股票
5.修正幅度如果是大盤的2-3倍,應該迴避
7.時間壓縮
1.盤整的右端如果爆發急漲,要視為危險的時間壓縮,暫時避免介入
2.消化籌碼需要時間,急跌急漲會讓籌碼沒有充分時間換手
3.從弱者轉移到強者手中需要時間醞釀,可能長達3-65週
8.洗盤
1.大家的停損點都設定在之前的反彈底部,太過明顯的東西很少有效,這次一次跌破停損點就立刻回升,但是已經停損下車了
2.為了提高勝算,底部期間最好發生一次或多次洗盤,消除浮動籌碼,強化底部結構
3.專業玩家非常善於引發散戶的停損,設法讓股價跌破明顯支撐區,清出散戶籌碼
4.跌破下檔重要支撐有可能是洗盤,也有可能會進一步大跌,只能持續觀察後續發展
5.實際進場前,總希望能出現1-3次洗盤
9.尋找買盤介入的證據
1.先用鳥瞰方式確認股票處於第二上升階段
2.這時候想尋找法人機構介入徵兆,轉為放大模式
3.股價突然跳空暴漲,經常代表法人機構的介入,洗盤之後挾著大量回升絕對是好現象
4.跳空經常出現在開盤,可能是回應重大利多
5.如果某天挾大量上漲,隔天挾更大量下殺,絕非好現象
10.整理之前的價格突兀發展
1.如果股價挾著利多大漲,然後被大盤修正影響拉回,幅度約為大盤2-3倍,還算可以接受,等大盤見底,股價逐步回升
11.樞紐點
1.採取行動的位置,最小阻力點,賣壓最小的位置,經常對應股價創新高
2.樞紐點的成交量都會明顯萎縮,甚至出現整個底部期間最低成交量,因為成交量減少,代表籌碼穩定
3.價格收斂:例:22%->8%->2%
4.當價格夾著大量向上突破樞紐點,就是最好買點
5.盤中推估成交量,ex:開盤兩小時成交量達到每天的一半,還剩四小時,則整天成交量可達平常水準的3-4倍
6.務必等待樞紐點突破才入場,低風險,高報酬
7.若突破之後重新拉回,多觀察兩天
1.引發停損:出場
2.跌回20天均線:勝率降低,自行判斷是否出場
3.如果價格收斂,成交量萎縮,可能只是進場過早
8.如何判斷突破失敗? 股價一旦突破,就應該保持在20天均線上方,不能跌破
9.突破當天,盤中可能回檔,甚至跌破買價,這時候應該保留活動空間,使用原本的停損
12.觀察清單分級
第一級-報價:
1.喜歡的股票
2.出現樞紐點
第二級-保留: (pb: 代表值得期待拉回)
1.觀察
2.密切留意
3.準備買進
13.正常折返與網球性質
1.小型拉回整理屬於正常現象,最好的股票會立即回升
14.一旦買進VCP股票後,留意徵兆:
1.行情啟動的最初幾天,成交量應該擴增
2.價格應該連續上漲幾天,上檔沒有太大阻力
3.拉回屬於正常現象,成交量應該小於上升過程
4.正常拉回只會持續幾天或1-2星期,價格一旦重新回升,成交量應該再度擴大
15.碟(杯)狀帶柄型態:
1.辨識上仍然是VCP價格收縮型態
16.3C狀態:
1.杯狀完成騙局(cup completion cheat)是容許投資人最早進場的有效型態
2.位置在杯狀右側的底部1/3或1/2
3.騙局部分的價格波動緊密,成交量萎縮,走勢停頓
4.屬於最早的進場點,可以部份進場,降低成本
17.為何要等待趨勢反轉?
1.原則上,只要價格沒有跌破或突破趨勢線,既有趨勢就會持續發展
2.價格穿越趨勢線可能只是暫時現象,不代表趨勢形成
3.逆趨勢大幅擺動很常見,如何判斷新趨勢?答案是等待趨勢反轉
4.股票打底時,交易最危險,波動劇烈,反覆停損
18.李佛摩的系統
1.只在股票呈現跟進走勢時才進場
2.等待股票確認新的上升趨勢,避免介入小型的空頭反彈走勢
3.當價格穿越第二個拉回走勢(兩個折返)的高點才進場
19.失敗重設(failure reset)
1.遭到停損出場後繼續追蹤
2.失敗分為兩種形式:
1.底部失敗(base failure):重新買進前,股票需要建構新的底部
2.樞紐失敗(piviot failure):只需要重新找到新的樞紐點
20.強勢表現(power play)(high tight flag)
1.排列條件蘊含強勁動能,價格漲勢
2.最短時間內,爆發性
3.原因是企業前景出現重大變化,利多消息
4.可不考慮基本面條件而買進,基本面(盈餘,銷貨)會跟上
5.具備以下條件:
1.挾大量爆發漲勢,8個星期內漲幅100%,通常在整理完之後
2.暴漲之後,股價橫盤整理,價格波動收縮,3-6星期(短到12天)價格修正幅度不超過20-25%
3.有一段修正的價格波動緊密,不超過10%,或呈現VCP
十一、不要只買你知道的股票
1.超級績效股往往發生在新上市公司,多半在8-10年內
2.除了年齡年輕,也要具有特質的年輕,價格結構必須處於初選底部
3.企業最強勁的成長通常發生在發行普通股或掛牌上市的最初5-10年間
4.股票至少要3-5個星期才能形成健全底部,且短期修正幅度不超過25%-35%,長期不超過50%
5.確認我們的基本面信念能獲得市場行為的確認,如何確認?股價完成第一個可供買進的型態(初選底部)而創新高價
6.傑西-李佛摩:嚴密觀察市場行為本身,市場永遠不會錯,投資人的看法經常錯誤
7.有時候仍會踩雷,要嚴設停損
十二、風險管理(上)-風險的性質
1.冠軍的通性:穩定
2.懂得保護,才是你的錢:賭徒贏了以後以為自己玩莊家的錢
3.健全基本原理才能釐清思考:最大的失敗發生在最棒的經歷之後,要經常複習基本風險管理
4.失敗讓你更認真工作:50%虧損,需要100%獲利才能扳平,絕對不要發生足以造成帳戶傷害的虧損,虧損越大越難復原
5.固定停損比例雖然有些轉敗為勝的成功交易消失了,但是不利影響遠低於迅速認賠的有利影響,從原本兩位數字的虧損,變成獲利超過70%
6.交易順序不會影響複利結果
7.接受市場的判斷:如果不執著,就不會被拖累
8.知道自己什麼時候錯了?如果股票下跌的時候
9.避免犯大錯
1.根據7萬7千多個交易帳戶研究,從1990-1996年間的統計
1.投資人容易累積虧損,而不讓獲利擴大,過遲認賠,過早獲利了結
2.投資人喜歡向下攤平
3.投資人傾向接受小賺,而不是小賠
2.我們不能控制漲跌,但是可以控制虧損程度
10.不要成為非自願性投資人
1.不要為了賺蠅頭小利,蒙受重大虧損
2.每個重大修正走勢的開始都是小型修正,碰到10%跌勢,不知道之後是50%跌勢的開端,等我們知道的時候已經太遲了
11.賭場之旅
1.穩定的贏家會在有利的情況下加賭注,不利的狀況下出場
2.穩定的輸家會耗盡資本繼續堅挺,期待奇蹟出現,享受失敗的快感
12.機率
1.把每筆交易都當作百萬筆交易中的一筆,比較容易認賠
13.持有已經下跌10%的股票,與換成其他有可能漲10%的股票,差別只在自我感覺
14.免費看牌,挑選對自己有利的機會才進場
15.沒有人不犯錯,犯錯卻不調整,是自己的選擇
16.如果不覺得自己愚蠢,那就是沒妥善管理風險(賣掉後大漲),認賠維持生存
17.賺錢的重要性勝過自我感覺,自我感覺必須拋棄
十二、風險管理(下)-如何控管風險
1.如果不下賭注,就不可能贏
如果輸光賭注,就再也不能下注
2.只要手上持有股票,價格就可能下跌,從事股票交易的目的,是為了穩定賺錢
3.每個人的目標都是賺錢,想要獲勝,差別只有紀律
4.紀律就像刷牙,要培養成一輩子的習慣
5.當無聊而富有的交易者,或是追求刺激的賭徒
6.目標不是規避風險,而是管理風險
7.預作準備是專業玩家的標誌,實際進場前,針對所有可能的發展,預做安排
8.每個交易日開盤之前預作演練,開盤後就不會有意外,知道如何因應
9.四種防範計畫
1.起始停損:價格一旦觸碰,就結束部位,出脫以後就能保持頭腦清醒,若行情朝有利發展.就調整停損,保障獲利
2.重新進場:專業玩家即使被停損,也會保持客觀,繼續觀察,不帶情緒
3.獲利了結:若獲利已達到20%,就不該讓帳面獲利流失而陷入虧損,應往上調整停損
專業玩家趁著強勢賣出,急漲很可能是強弩之末,若等待走勢轉弱的第一個徵兆賣出
4.防災計畫:遇到停電意外或跳空大跌,在龐大壓力下做出理智行動
10.損失是期望獲利的函數,像人壽公司一樣依據機率行事,作者勝率大約五成,但是成功交易的平均獲利顯著超過失敗交易的平均虧損,原因是控風險程度
11.認賠虧損是期望報酬的函數,投資人每筆交易承擔的最大損失,取決於打擊率(勝率)與每筆交易平均獲利
12.交易大忌
1.交易平均虧損如果超過平均獲利,此為大忌
2.無論獲利多大,停損都不該超過買價的10%,代表出了差錯
13.即使經常失敗,也能賺錢
1.偏高的勝率導致疏於防範,一旦出了差錯就會喪失優勢,仰賴高勝率,不容易針對市況做調整
2.既定的風險/報酬比率即使勝率偏低,也不會陷入麻煩,獲利與損失比例設定2:1,即使勝率只有50%,報酬也會很不錯,交易系統會變得更紮實
13.永遠要預先決定風險,建立部位前,就要決定停損位置
14.停損就像煞車,沒有煞車的車子,發生車禍只是遲早的事,心態經常是不願承認錯誤
15.處理下跌中的股票就像急診室的醫生,血流不止要先止血
16.停損不能有任何猶豫,只要稍微反彈就賣出的想法,最後都沒有賣成功,股票市場不會關心你的期待
17.停損的滑移價差,即使很大也要盡快出場,跌勢兇猛本身就是警訊
18.認賠就不該在意隨後是否反彈,股票市場諺語:最初的虧損,通常就是最好的虧損
19.如何處理連續虧損
1.總是被停損出場1.選股準則有問題2.大盤市況不佳
2.連續虧損先降低曝險程度,持續向下挑整,等到交易順手再放大,憤怒會想討回來反而更積極交易
20.保證發生災難的行為,輸家才會向下攤平
21.學習調整自己的步調,空頭市場或中期修正,經常會持有100%現金,退場觀望
剛開始慢慢來,避免犯錯,尋找市場的主旋律,暖身觀察大盤,類股,領導股,市場步調
22.借重成功
1.第一層次:保障資本,首先問自己可能發生多少虧損,而不是能賺多少錢
2.第二層次:在風險於盈虧報酬關係上取得平衡,維持穩定績效,重要是穩定
3.第三層次:長期達成前兩個層次後,擴大交易規模
23.想賺錢,投資人不需要做全有全無的決策,逐步進場,逐步退場,轉折時小量試水溫
24.交易順利才加碼,不順利應該減碼
25.專業玩家分批進場,業餘玩家向下攤平,除非已經獲利,否則不要相信最初買進的價格是正確的(攤平)
26.何時調升停止點
1.達到起始停損的3倍,就至少調整到損益兩平點,保障獲利與信心
27.比率並非一律平等
1.股價波動異常,導致勝率下降,不是擴大停損,反而應該緊縮,這個是根據不同勝率下的最佳風險報酬算出來,
2.根據數學50%勝率時,最佳的盈虧比例是48%獲利,24%虧損
3.40%勝率時,最佳的盈虧比例是20%獲利,10%虧損
4.因此當勝率從50%下降到40%時,應該縮小停損範圍,接受較少獲利,而不是擴大,直到勝率提高
28.多樣化投資不能保護你
1.過分多樣化投資,就不可能創造出超級績效
2.無法追蹤個別企業發展訊息
3.必要情況很難快速降低曝險
4.投資組合價值波動穩定,造成平凡績效
5.一般投資人持有4-6種股票(4種是績效最好的期間)
資金較多,持有10-12種股票
絕對不該持有20種以上股票
6.真正的2:1交易者,最佳的部位規模是25%
7.投資人應該密切留意每支股票的發展,一旦發覺情況不對,就立刻採取行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